我校秘书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公共关系学是秘书学专业必修课,注重讲授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实践性特点。
(二)教学目的
传授公共关系学基础理论,结合具体公关案例突出其应用性、实践性,使学生既具有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发展历史、公共关系构成要素、公共关系活动步骤、现代企业形象经营管理战略等主要内容。
(四)教学时数
72学时(具体学时安排见下表)
序号 | 内容 | 学时 | 备注 |
1 | 第一编 | | |
2 | 第一章 公共关系及其历史沿革 | 6 | |
3 | 第一节 公共关系概念解析 | | |
4 |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特征 | | |
5 |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 | | |
6 | 第二章 公共关系学科 | 4 | |
7 |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学 | | |
8 | 第二节 公共关系学内涵构成 | | |
9 | 第二编 | | |
10 | 第三章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 6 | |
11 | 第一节 社会组织类型 | | |
12 | 第二节 组织运行 | | |
13 | 第三节 组织形象 | | |
14 | 第四章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 10 | 讨论2学时 |
15 | 第一节 公众及其特征 | | |
16 | 第二节 公众分类 | | |
17 | |||
第三节 主要公众类型分析 | | | |
18 | 第五章 公共关系媒体——传播 | 8 | |
19 | 第一节 传播及其特点 | | |
20 | 第二节 传播模式 | | |
21 | 第三节 公关传播模式 | | |
22 | 第三编 | | |
23 | 第六章 公共关系调查 | 8 | |
24 | 第一节 公关调查的意义、原则 | | |
25 | 第二节 公关调查内容 | | |
26 | 第三节 公关调查方法 | | |
27 | 第七章 公共关系策划 | 6 | 讨论2学时 |
28 | 第一节 公关策划的意义、原则 | | |
29 | 第二节 公关策划中的思维方式 | | |
30 | 第三节 公关策划中的方案审定 | | |
31 | 第八章 公共关系计划实施 | 6 | |
32 | 第一节 计划实施的意义、特点 | | |
33 | 第二节 计划实施中的影响性因素 | | |
34 | 第九章 公共关系评估 | 6 | |
35 | 第一节 公关评估的意义与程序 | | |
36 | 第二节 公关评估标准 | | |
37 | 第四编 | | |
38 | 第十章 CIS——企业形象战略 | 8 | |
39 | 第一节 CIS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 | |
40 | 第二节 CIS系统构成 | | |
41 | 第三节 CIS系统解析 | | |
| 合计 | 68 | 4 |
(五)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在讨论中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其实际运用,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为主要内容,试题中识记、理解、应用题的比例一般按15%、35%、50%安排。难易程度一般按容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安排。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比例综合评定。
二、本文
第一编
第一章 公共关系及其历史沿革
教学要点:
公共关系概念涵义的历史性考察;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社会条件。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概念解析(2学时)
代表性公关概念界定、公共关系概念内涵。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特征(2学时)
公共关系的主要特征:公众的多样性、传播的双向性、利益的互惠性、战略的长远性、言行的诚实性。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2学时)
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的主要阶段;经济、政治、技术等促使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考核要求:
1.识记公共关系概念。
2.了解公共关系的主要特征。
3.理解经济、政治、技术等在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 公共关系学科
教学要点:
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学的区别、公共关系作为学科的构成内容。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学(2学时)
公共关系作为实务活动、公共关系学作为学科体系。
第二节 公共关系学内涵构成(2学时)
公共关系学研究公关基本理论、研究公关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公关历史发展。
考核要求:
1.识记公共关系学概念。
2.理解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学的区别。
3.大体了解公共关系学的主要内涵。
第二编
第三章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教学要点:
社会组织的不同分类角度与方法、组织运行及其运行要素、组织形象及其构成、组织形象与知名度、美誉度。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组织类型(3学时)
按组织职能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组织;从公共关系角度划分为竞争性营利组织、竞争性非营利组织、独占性营利组织、独占性非营利组织。
第二节 组织运行(3学时)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运行及运行要素;组织形象及其构成;组织形象与组织的知名度、美誉度;组织形象地位的确立。
考核要求:
1.识记社会组织、组织运行、组织形象、知名度、美誉度等概念。
2.了解组织分类的不同角度、方法。
3.熟练掌握、深入理解知名度、美誉度对组织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第四章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教学要点:
公众及其主要特征;公众的不同分类方法;组织的内部公众分析、外部公众分析;股东公众。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众及其特征(2学时)
公众;如何认识公众的特征;公众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公众分类(2学时)
常用的公众分类方法:横向分类(内外部分类)、纵向分类(安组织发展过程分类);其它多种分类方法(简介)。
第三节 主要公众类型分析(6学时)
组织内部公众(员工、团体、领导者公众)构成,内部公共关系主要类型;组织外部公众(顾客、媒介、政府、社区、名流、国际)的构成,与外部主要公众关系的协调;股东公众的特殊性,与股东公众关系的协调。
考核要求:
1.识记公众以及顾客、媒介、政府、社区、名流、股东公众等概念。
2.大体了解公众分类的不同方法。
3.了解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类型。
4.熟练掌握组织协调与顾客、媒介、政府、股东公众关系协调的方法。
第五章 公共关系媒体——传播
教学要点:
传播、传播要素、传播特点;主要传播模式;公共关系传播及其传播模式,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媒介类型。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播及其特点(2学时)
传播;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传播模式(2学时)
传播模式的作用;主要的传播模式图: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数学)传播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新型控制论)传播模式;各传播模式的优劣。
第三节 公关传播模式(4学时)
公共关系传播;公关传播模式图;媒介与公关传播媒介:实物、人体、声像、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具体构成类型)。
考核要求:
1.识记传播、传播模式、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等概念。
2.掌握主要的传播模式图。
3.熟练掌握公关传播模式图及其构成要素。
4.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构成类型。
第三编
第六章 公共关系调查
教学要点:
公关调查的重要意义;公关调查的基本内容;公关调查中各种不同调查方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关调查的意义、原则(2学时)
公关调查;公关调查的重要意义;公关调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公关调查内容(3学时)
组织形象调查与组织形象地位图;公众舆论指标体系与公众舆论调查;公关活动条件(环境条件、具体活动条件)调查。
第三节 公关调查方法(3学时)
引证分析调查法及其具体内容;访谈调查法及其类型;问卷调查法及其构成;公关调查中抽样法的使用。
考核要求:
1.识记公关调查、访谈法、问卷法、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法、等距抽样法等概念。
2.理解组织形象地位调查的重要性,熟练掌握组织形象地位图中各不同区域组织形象的具体含义。
3.了解公关公关调查的基本内容。
4.掌握访谈、问卷及分层抽样、等距抽样等具体调查方法。
第七章 公共关系策划
教学要点:
公关策划的重要意义及策划原则;公关策划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类型;方案审定的具体内容。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关策划的意义、原则(3学时)
公关策划及其意义;公关策划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公关策划中的思维方式(2学时)
创造性思维在公关策划中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类型:迁移思维法、智力激励思维法、超常思维法、统摄思维法、水平思维法。
第三节 公关策划中的方案审定(1学时)
方案审定中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的具体方法(轮变法、重点法、优点综合法等);论证方案中基本形式与内容
考核要求:
1.识记公关策划、智力激励思维法、超常思维法、统摄思维法、重点法、优点综合法等概念。
2.理解遵循公关策划原则的重要性。
3.了解创造性思维在公关策划中的重要意义;能运用智力激励思维法、超常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等进行创新思维。
4.了解轮变法、重点法、优点综合法等方案优化方法。
第八章 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教学要点:
公关计划实施;计划实施的意义及特点;计划实施中的沟通障碍、突发事件等影响性因素。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划实施的意义、特点(2学时)
公关计划实施、计划实施的意义、特点。
第二节 计划实施中的影响性因素(4学时)
计划实施中的沟通障碍:语言障碍、习俗障碍、心理障碍、观念障碍和组织障碍等;突发事件及其特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考核要求:
1.识记公关计划实施、突发事件等概念。
2.掌握计划实施的特点。
3.了解计划实施中的沟通障碍,领会消除障碍的意义。
4.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举措。
第九章 公共关系评估
教学要点:
公关评估;评估的意义、程序;公关不同活动阶段的评估标准。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关评估的意义与程序(3学时)
公关评估、评估的意义、评估程序。
第二节 公关评估标准(3学时)
公共关系不同活动阶段的评估标准:准备阶段的评估标准、实施阶段的评估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估标准。
考核要求:
1.识记公关评估、评估主体等概念。
2.了解公关评估的基本程序,掌握公关评估中标准确定的重要性。
3.理解公关评估中不同评估主体的优劣。
第三编
第十章 CIS——企业形象战略
教学要点:
有CI的缘起、CI在中国的发展概况、CIS的系统构成及其具体分析。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CI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学时)
CIS的形成、CIS的形象战略观;CIS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企业形象意识的增强。
第二节 CIS系统的构成(2学时)
CIS概念考察;CIS构成(MI、VI、BI)、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第三节 CIS系统解析(4学时)
CIS系统的综合观;CIS系统分析:MI(理念识别)、V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各自的基本内涵、具体要求。
考核要求:
1.识记CIS、MI、VI等概念。
2.了解CIS的系统构成。
3.充分理解MI在CIS系统中的重要性。
4.能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当前市场经济实际,分析我国企业组织导入CIS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说明:本课程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组织4个学时左右的课堂讨论,具体讨论时间由任课教师视情况安排。)
三、参考书目:
1. 张克非编著,《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2. 李道平主编,《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3. 熊卫平,《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
4. 陈观瑜,《公共关系教程新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 朱力、任正臣等,《公共关系新论——理论与实务》,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6. 欧阳周等,《实用公共关系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7. 周安华,《公关技巧实战大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8. 林汉川,《公关策划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9. 胡锐、奕德泉等,《现代公共关系实务》,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10. 陈春燕,《海外公共关系纪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
11. 胡巍,《管理沟通——案例101》,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12. 陈向阳,《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13. 郑继方,《CIS:企业形象设计与文化营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4. 毛德宝,《CIS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 饶德江,《CI原理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6. 刘瑛、徐阳,《CIS企业形象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版。
17. [英]布莱克,《公共关系学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8. [英]杰夫金斯,《公共关系》,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9. [英]莫斯,《公共关系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20. [美]沃尔森,《异想天开——创造性思维的艺术》,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1. [英]尼尔,《逆向思考的艺术》,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2. [英]麦奎尔、[瑞典]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版。
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
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辅助工具。针对本课程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使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件制作应尽量精美、简练,适时通过讨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自我思考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