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上午,应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邀请,北京教育学院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所所长方麟老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部编版古诗词说略》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院副院长许琰教授主持,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上,方老师以时间、空间、意象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解了部编版教材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古诗词。他以《咏柳》为例,说明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本诗中的体现,表明需要从颜色、形态、光影、质地、文化五个方面去理解比喻,强调了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怎么建构和运用的。接着又讲到,要特别注意古诗词中的名词和动词,它们并不是作者随意写之,而是具有一定的关键性,如诗中的“碧玉、丝绦、剪刀、二月”这几个词。方老师对于古诗词中的结构也作了详细的讨论,他说“结构就像是建房子打地基”,因此,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同时也说明结构有由远到近、起承转合、由实到虚的特点。接下来又说到诗歌的主题也很重要。最后讲到意境时引用了王国维的一句话“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个的“闹”字,意境全出,说明意境是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限的情丝。同时也开拓了诗歌的意境而引发的联想,提出联想包括相似联想、相关联想、逆向联想以及哲理联想四种,强调时间、空间、意象不过是路径,最终还要指向诗歌的情感。最后,方老师也讲了诗词中的结构的问题,他以《题西林壁》《乡愁》《暮江吟》《雪梅》等为例,说明结构包括时间和空间两种,从结构中讨论了时间、空间、意象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强调了意象的重要性。方老师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说明意象有动静和虚实的区别,所以动静两种意象构成了两种生活,都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同时动态意象还原了我们的视听体验。方老师的讲解引人入胜,严谨而又风趣。
讲座最后,方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同时,许琰教授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认为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古诗词的路径:通过对古诗词时间、空间、意向等方面的解读,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立意和主旨。方老师的报告充分展示了在教学中如何去挖掘古诗词、如何达成语言教学的四大核心素养,既有可操作性的微观指导,又有宏观的解读诗歌的路径和体系,让听讲师生受益匪浅。
方麟简介:
方麟,北京教育学院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所所长,入选首届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师大教育学部特聘硕士导师(2017-2021),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特聘硕士导师(2021年至今)。全国国学素养水平测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硕士、博士。研究领域为传统文化、语文文本解读、教育戏剧、整本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