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简读西北”工作坊第六期讲座举办,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在线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汉简〈相剑刀〉补论》的学术报告,线上参会人数200余人,线下会场设在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10B502,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数十名师生,共同聆听了刘教授的报告。本次报告也是简牍语言研究讲坛的第二讲,由简牍研究中心主任洪帅副教授主持。
报告开始,刘教授首先介绍《相剑刀》的出土情况及与《相剑刀》有关的著录与研究文献;其次,厘定《相剑刀》中“利剑”“善剑”“故剑”等重要的概念;再次,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从文字释读、句读、词义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对《相剑刀》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考释,重点解释了“桁”“逢”“白堅”“生”“报”“日中”“骍”“遂”“縣薄”“”“佂蛇”等关键字词;最后,刘教授疏通《相剑刀》全文,使读者对《相剑刀》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并从思想史、文化史等方面进一步分析《相剑刀》的文本类别、与“剑”有关的文献记载及其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观念。
洪帅副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全面、细致的总结,认为刘教授有关《相剑刀》的研究深入细致,资料详实,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使一篇晦涩难懂的古文涣然冰释;刘教授充分考察了前人的相关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质疑或不同见解,给了大家很多启发。
在讨论环节,刘教授热情地与线上线下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河西学院何茂活教授称赞刘教授的研究视野宽阔,对疑难问题引经据典,尤其能用考古实物与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为证据,令人信服;同时回应了刘教授报告中提到的“鳴”字释读的问题,并举出其他相关的证据。我校田河教授指出,刘教授的报告让人很受启发,尤其是研究方法,如怎样看待出土文献、如何处理新旧材料等,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张俊民教授结合自己在简牍方面的研究,也谈到他对“两桁”“征蛇文”两处文字的认识。
最后,洪老师对刘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宣布“简读西北”工作坊第六期讲座圆满结束。
刘钊简介
刘钊,1959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5 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字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现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自 2007年8月起,被复旦大学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自2008年3月起,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2011年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汉达古文献计划”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兼《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主编,《中国文字研究》《简帛》《简帛语言文字研究》《中国文字学报》《国学研究》《出土文献》《汉字汉语研究》《中国文字》等刊物编委。
附:“简读西北”工作坊已举办活动目录
第1期 张德芳:简牍学与西北汉简(2021年11月18日周四)
第3期 张显成:简帛研究要善于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以西北汉简释读为例(2021年11月26日周五)
第4期 曹建国:误置、新编还是明器——关于安大《诗》简的一些思考(2021年12月28日周二)
第5期 胡平生:简牍整理概论(2022年5月12日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