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郑州又遇新冠疫情,一直下沉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偶然忆及母校120年校庆,打开学校官网,看到熟悉的校园、老师,二十年前的思绪不禁涌上心头。
我是2001年进入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学习的。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接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憨厚地笑着说,这孩子腿长,第一次出门就跑到几千里以外。那年9月12日,我踏上郑州开往兰州的2009次列车,驶向充满希望但又无法想象是什么模样的城市。在火车上的24个小时,我一直在想我的大学会是什么样子、我的大学生活将会怎么度过。虽然是第一次乘坐火车卧铺,我还是兴奋的一夜没有睡着。9月13日下午三点多,火车慢慢驶入兰州站,随着滚滚的人流出站后,就看到了迎接新生的大巴车,学哥学姐们热情地引导着我到达学校。从西门进入校园,主干道上是各个学院的新生接待点,从报到到进入宿舍选好床位,不到1小时就搞定了。到兰州的第一顿饭,当然是曾经听说过的兰州牛肉面,没来及品味道,只觉得好吃。晚饭后,我开始在校园里溜达,新落成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田家炳书院让我看到了现代大学的样子,旧文科楼、理科楼等具有前苏联特色的建筑又让我感受着她的厚重。那一刻,我爱上了我将相处四年的大学。
开学伊始,为了让来自甘肃省外的新生了解甘肃、了解兰州和师大,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团委专门组织了“锦绣甘肃”图片展,还带领我们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游览水车园、中山桥等兰州的标志性景点。四年大学,让我最难忘、也是受益终身的,还是师大的老师们。迄今为止,我都坚信,在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方面,没有一所大学能与师大相比。上学期间,尹占华、伏俊琏、彭金山、张明廉、龚喜平等德高望重的博导硕导和韩高年、马世年、郭国昌等青年才俊,坚守着本科生的讲台,让我们享受着研究生的知识待遇,更感受着他们敦本务实的教学作风。2002年恰逢百年校庆,校史馆、博物馆相继开放,我对师大的昨天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曾一次次坐在旧文科楼101的阶梯教室里,望着窗外的核桃树,想象着几十年前学生挤满教室、聆听郭晋稀等先贤授课的情境;曾一次次坐在图书馆里,抚摸着书的纹路,品味着泛黄纸张散发的封存已久的书香气。
正如甘肃省80%的高中教师来源于西北师大一样,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郑州市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在学校工作的5年,三年担任高三年级教育教学,我为孩子们能进入心仪的大学高兴不已。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到金水区教育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西北师大教会我的踏实、严谨的工作要求永不改变。2022年9月,金水区邀请西北师大郭绍青专家团队对智慧教育项目进行远程评估指导,看到云端会议室里熟悉的校徽和校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到家里,迫不及待找到珍藏的师大百年校庆纪念徽章、大学时的听课笔记等“老物件”,饶有兴趣的给孩子介绍我的大学,介绍大学里难忘的一幕幕。
想回师大,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却一次次错过。2011年,到兰州参加第二十四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西北师大附中是观摩研讨分会场之一,虽与师大一步之遥,但因会务安排紧张,未能回到师大校园,只是在前往机场的路上,遥望我的母校和熟悉的兰天公寓9号楼。2021年,想带孩子重温我的大学,囿于郑州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等原因未能成行。想回师大,想陶醉在熟悉的气息里,聆听恩师讲述两个甲子的师大故事;想触摸恋恋不舍的一草一木,和昔日的同学们再叙青春时代。想回师大,多年未见,“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依然铭记在心;想回师大,再做师大的学生。
愿疫开云散,再回师大!
(作者:杜菁)
作者简介:
杜菁,2001年-2005年在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2005年7月在郑州市参加工作,先后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副校长、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局党建办主任等。现任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