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应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正英作了题为《上博简〈孔子诗论〉“邦风”抒“怨”论》的学术报告。讲座由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副院长王浩教授主持,丁宏武教授、王志翔副教授、陈丹奇讲师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6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徐正英教授结合目前学界对出土文献的研究介绍了上博简《孔子诗论》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紧接着,徐教授就《孔子诗论》中“邦风”部分详细地阐述了他关于“邦风”抒“怨”的厘定与解读。徐教授首先对简文“与贱民而怨之”进行了释读,即孔子认为“邦风”就是和老百姓一起抒发怨愤的诗歌,并强调指出,这里的“邦风”是指不包含二《南》的十三《国风》。
其次,徐教授采取“四重对读法”,结合《诗经》原文、简文的诗评、历代学者对《诗》旨的解读以及学界最新观点,将十三《国风》中“抒怨”诗歌的内容细分为五类进行细致讲解:一是贱民女子抒发爱情婚姻之怨;二是抒发对统治者腐朽生活之怨;三是贱民遭受剥削之怨;四是兵役之怨;五是贱民流落无依之怨。徐教授认为,这五类内容代表了十三《国风》的主体内容,与《孔子诗论》“邦风”抒“怨”说相契合。在此基础上,徐教授结合《孔子诗论》“邦风”抒“怨”说对历代《国风》诗歌作者和诗歌情感志向进行了辨析,他认为:《国风》作者并非国君、国君夫人、大夫与君子,而是普通平民。同时,《孔子诗论》启示我们应认识到历代成说对《国风》的情感定性与其文本本义表达的实际情感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最后,徐教授阐述了《孔子诗论》的诗学贡献,其勾连后世“诗缘情”文论传统的脉络,反映出“诗缘情”说在先秦时期已经萌芽。如此,《诗经》本身,即是“诗言志”和“诗缘情”两大文论传统的滥觞。
在互动交流环节,徐正英教授细致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令与会师生受益匪浅。王浩教授对徐正英教授表示感谢并进行总结,他认为,徐老师对《孔子诗论》的系统研究对推进先秦诗学理论的重新认识和新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徐老师的“通盘研究”理念和“文本多重对读”方法,对青年学子从事学术研究具有方法论的示范和启发意义。
主讲人简介:
徐正英,1960年生,河南濮阳人,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英优秀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古代文学特色文献研究》主编、中国先秦两汉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出土文献文学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2部。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献》《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出版著作《周礼译注》《先唐文学与文学思想考论——以出土文献为起点》《春秋谷梁传译注》《陶渊明诗集注评》《文心雕龙译注》《诗品译注》等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唐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与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学术论文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